「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沒有任何一種選擇,能保證人生一帆風順。




許多家長在為小朋友的音樂教育傷腦筋時,
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最開始可能是
「要從什麼樂器開始學?」、「要不要念音樂班?」
接下來,可能就是
「要不要繼續念音樂班?」、「音樂的未來出路?」

隨手google這些問題,滿滿的討論串,
說得頭頭是道,
只是,這些問題真的有標準解答嗎?


不久之前,台灣樂壇上傳來一則喜事,
台灣土生土長的年輕指揮家奪得了國際大獎肯定,
而新聞的標題大意,卻是「不進音樂班,保持對音樂的熱忱」,
內文中還提到了許多非音樂科班背景的音樂名家加以佐證,
好的是,大家明白了不念音樂科班也可能有所成就,
但不怎麼妙的是,「音樂班」在不經意中,被塑造成音樂學習的殺手...

「音樂班」究竟是載船的水,還是覆舟的浪?

或許,我們得先想想看自己是哪種船。

戰艦開進小溪會擱淺,木筏划進汪洋可能遍體麟傷,
他們的結果不一定致命,卻可能在旅程中,就喪失了自身原有的美好。

先讓我們來想想什麼樣的小孩適合進「音樂班」?
如果他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演奏,
喜歡挑戰,不怕比較(說得更清楚一點是不怕輸,因為不可能每個人都贏,輸的機會比較多),
對於音樂的興趣明顯高於其他科目,
更重要的是「能接受學校的進度」(學校通常會對於每次的術科考試規定內容),
那麼,音樂班就是個不錯的環境,
因為音樂班可以將一群共同興趣的小孩聚在一起,
有秩序的安排進度,規劃需要的專業課程,
學科作業也通常能隨著音樂活動(考試比賽季節)做出集體的調整,
比起就讀普通班私下學琴的孩子,
音樂班學生在各方面都不會覺得孤單,也比較容易維持練習的動力。

那麼,如果對音樂超有興趣,
卻還是不適合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有一些孩子對於音樂非常敏感,欣賞種類很多元,
但是他卻不見得喜歡彈鋼琴,演奏古典樂器,
他可能喜歡唱歌,可能喜歡打鼓,可能就只喜歡聽?
這樣的孩子也許就不適合在音樂班,因為國內音樂班的課程設計,
平心而論是針對古典音樂,比較狹義,並且著重演奏技能的栽培。
那麼演奏不出色,就很可能在挫折中喪失興趣。
就讀普通班,利用課餘時間充實相關知識和欣賞經驗,
反而比較有效。

不過以上情形,都是「線索」很明顯時可以做的判斷,
線索不明顯的時候怎麼辦呢?
在我的求學過程中,就看到許多同學在小小年紀,被迫作出攸關未來的「選擇」,
「音樂」在這種時刻,就好像是我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個戀人,
相處不融洽,個性不合當然是分手退場,
但是相處不討厭又已經是「習慣」的時候,就好比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尤其對已經「資金進場」的家長來說,更是進退兩難。

個人認為,「國小音樂班」是值得一試的,
但是請特別避開「掛羊頭賣狗肉」,以音樂班之名行資優班之實的學校,
老牌有口碑的音樂班,具備完整基礎訓練課程,師資也好,
不管小孩子以後要不要走上音樂職業,從這裡取得好的基礎都不會有壞處。

進去後不喜歡? 國小階段轉出來,回到普通班級也都還好適應,賭注不大。
但是上國中音樂班以後,就得更謹慎,因為學術科的比重開始會和普通班級有更明顯的差異, 
這時需要的不只是師長單方面的評估,也需要激發學生檢視自己的心意,
我確實也有一些同學,因為自我意識得比較晚,
直到高中要上大學時,才覺得怎麼辦,他只會音樂,但是卻不愛它,
就好像是結婚喜帖已經發出去,才發現兩人之間沒有愛情...

這樣的悲劇好像有點危言聳聽,
但事實上,我卻覺得這是音樂班學生提早面對人生,
最有意義的作業之一,
想想,台灣可能有超過半數學生,
在汲汲營營通過各種考試之後,
才發現自己花了大半輩子愛一個其實不愛的人,
提早訓練自己發現生活所愛,也不是一件壞事。

不過,或許也會有朋友要問,
如果小時候太盲目所愛非人,真愛相見恨晚呢?
我以為我不愛音樂,所以沒堅持,
我以為我愛音樂,但其實我更愛科技??!

啊,這世上有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真愛是什麼,
如果你能發現真愛,到底還有什麼好恨的呢?

Just go for it, 只要心意已定,路都是人走出來的。
我也有朋友在醫生國考前,還去考音樂院拿鋼琴演奏碩士,
也有朋友在拿到音樂博士之後,跑去做生意,變成女強人,
念了音樂班,專業訓練可能使你在以後的音樂路上比較輕鬆,
但是不念音樂班,強烈的意志仍舊可能讓人在舞台發亮,

念不念音樂班,真的會改變人生嗎?
我覺得,
面對自己的選擇,堅定態度,才是真正影響人生的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e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