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2176.jpg  

「初衷」,似乎很老調的標題,

但我仍舊想在回到台灣屆滿三個月的現在談談這件事。

 

 

期間我曾回到母校南藝,我一直深信是那片山頭造就現在的我。當年放棄繼續留在音樂班體系,來到南藝成為一貫制開山元老,就只因為當時系主任,也就是現今的南藝校長李肇修先生到我國中音樂班所做的一場演講。

 

 

那是南藝還只有弦樂及鋼琴組的時代,學校講求的就是給我們足夠的時間來練琴。即使校舍在創校初期還時不時的停水停電,但那九十幾架平台鋼琴,永遠都在那寬敞的琴房裡對我們不離不棄。我們沒有太多現成的娛樂,但娛樂卻仍舊隨手可得。我們有琴,大家會開始圍在鋼琴邊玩「風格」遊戲,或乾脆把鋼琴組同學當成點唱機,幫大家伴奏唱流行歌。

 

而所謂風格遊戲,就是把一段熟知的旋律,以不同樂派和作曲家的寫作手法加以改編。所以我們可以隨意將一首流行歌曲改編為拉赫曼尼諾夫版、蕭邦版、莫札特版等等;也同樣可以把巴哈改成男孩特區(Boyzone)或新好男孩(backstreet boys)版本。好久以後的現在回頭想,這幾乎是另一種作品研究課程的自我養成。

 

在外界看似「白老鼠」的學制裡,我們在自發、也許不自覺的狀態下開始找尋以及獲得成長;而可以支持我們忍受生活不便的,便是這份可以在音樂環境裡所獲得的自由。師長們也一直灌輸我們所謂練琴的觀念:練琴不是只有坐在琴椅上讓樂器發出聲音,還有需要倚賴我們的腦袋和心靈;認真生活、多汲取各方面資訊也是練琴的一部分。又,另一方面,練琴也不是只有想練或非得練的時後才練,它就像呼吸,是必須持續的。

 

前幾天的藝文新聞裡,朗朗說了「辛苦後還有幸福感,一切便值得。」我想這就是我們音樂人,甚至每個人對於自己專業所需要的態度。而這便關係到了甚麼是我們的「初衷」。

 

如果把拉琴當作賺錢的方式,那麼不賺錢的時後便容易產生埋怨;如果把拉琴當作掌聲的來源,那麼沒有觀眾的時後便無法繼續。套句電影「三個傻瓜」裡的一段台詞:不要追求成功,追求卓越,成功自會找上你。因此如果我們的初衷是找尋自己心目中的好音樂,並和大眾分享我們所擁有的,那麼就請不要半途變調,謹記我們最開始面對音樂的喜悅,無論最後自己是何種崗位上以教學、或演奏形式來和人分享,我相信那都將是無可取代且值得的自我實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e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