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10  

大學畢業那年,其中一位擔任我畢業音樂會評審的教授告訴我:「你今天的音樂會,技巧音色都沒甚麼不好,但有些心不在焉,不太感動人。」

說真的,這簡直是嚇壞我了,這比很多年前另外一位老師說我「不可能拉好大提琴」還要令人驚恐。

 

當時的我,確實正面臨「要不要繼續以演奏為主」的問題,常常在想既然都已經有那麼多人拉琴拉得這麼好,「大提琴還需要我嗎?」

很小心的拉琴、怕聽起來有瑕疵,卻忘記了在舞台上,完美的音準和宏亮的音色,頂多只能讓我聽起來「和別人一樣」。

 

所以在那之後,接下來的好幾年,我除了一直試著尋找怎麼找到「自己的聲音」,

也學習如何避免自己在舞台上時靈魂出竅,變成幫自己抓「音不準」、「錯音」的抓漏大隊,

這是最容易使演出聽起來「心不在焉」的癥結,偏偏也是每個表演者最容易犯的毛病。

 

俄國鋼琴家魯賓斯坦曾說:「我演奏過的錯音,比對的還要多。」

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也曾回憶:「有一次我遇上感冒,狀況很差只能硬著頭皮專心拉琴,以為今天的演出應該糟糕極了,結果觀眾卻比往常反應都更熱烈。」

這些來自大師的分享,都告訴我們只要是現場演出,必定不可能「事事完美」,

但身為表演者,我們必須學會與所有「令人感覺糟糕」的因素共處,

才能把原來準備呈現的「美好」,盡可能的傳達。

如果觀眾確實感受到了其中的心意和精神,錯音那類的問題,就顯得微不足道,

怕得就是整場演出小心翼翼不知所云,那麼演出也就只能剩下「音拉得準不準」這種問題可以供人討論了。

 

另外,我們也要了解藝術,包括音樂的評斷都是「主觀」的。

沒有所有人都喜歡這場演出,很正常;

大部分人都喜歡這場演出,做得好;

有部分人,甚至少數人喜歡,值得,可以繼續努力;

好像沒有人喜歡?嗯,也不壞,起碼你有了一些線索,可能表演內容需要改進,或是表演對象設定錯誤等等。

接著你可以修改,至少,有方向了。

表演的舞台和人生舞台其實是一樣的,

「別妄想討好所有人」,

如果有多數人有接收到你的本意,受到感動或喜悅,

我們都應該相信,這是正確,且應該發生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smine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